近日,交通運輸部發布了《公路斜拉橋設計規范》(JTG 3365-01—2020,以下簡稱《規范》),作為公路工程行業標準,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,原《公路斜拉橋設計細則》(JTG/T D65-01—2007,以下簡稱原《細則》)同時廢止。
原《細則》自2007年實施以來,在公路斜拉橋設計、施工、養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規范和指導作用。近年來,我國斜拉橋建造技術迅速發展,建設了大量大跨度、特殊結構型式的斜拉橋,積累了大量設計、施工經驗。原《細則》已不能滿足我國目前斜拉橋設計的需求了。為適應斜拉橋建設技術的發展,交通運輸部組織完成了《規范》的修訂工作。
《規范》涵蓋了公路斜拉橋常用材料、作用、總體設計、構造設計、結構分析計算、設計對施工監控的要求以及養護條件設計,與上游的公路橋涵通用設計規范、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、鋼結構橋梁設計規范等,共同形成了公路斜拉橋設計體系!兑幏丁芬砸幏逗椭笇Ч沸崩瓨蛟O計為目標,旨在體現全壽命周期設計理念!兑幏丁烦浞挚紤]了與其他標準的銜接,以國內外工程實踐和先進研究成果為依托,根據我國公路斜拉橋建設的現狀以及實際特點,以容全面、分類指導、重點突出、簡單適用為基本原則,廣泛征求意見,具有清晰明確的定位,對進一步提升公路斜拉橋設計工作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。
《規范》注重落實新發展理念和交通強國建設綱要,對標國內國際先進水平,充分吸納我國公路斜拉橋的設計、施工和養護中的先進成果,廣泛征求了設計、施工、建設、養護、管理等有關單位和專家的意見,經過反復討論、修改后定稿。主要修訂內容包括: (一)使用科學的極限狀態設計方法,滿足大跨徑建設需求。借鑒和吸收國內外先進的設計方法,結構設計根據可靠性設計理論,按照相關設計規范要求,采用了以概率理論為基礎、按分項系數表達的極限狀態設計方法。將適用跨徑由800m以下提高到1000m以下的新建和改建公路斜拉橋的設計,針對大跨斜拉橋剛度較小的特點,提出綜合考慮抗風、抗震、防撞等復雜因素進行總體設計。 (二)突出橋梁全壽命周期的先進設計理念。明確斜拉橋主體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,與《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》(JTG D60—2015)保持一致,補充了可更換構件設計使用年限的規定,新增對斜拉橋養護檢修設施耐久性的規定。明確規定斜拉橋設計應統籌考慮橋梁設計、施工及養護。 (三)充分體現新型斜拉橋結構型式、新型構造、新材料以及新工藝。新增了分體式箱形截面梁、鋼桁梁、混凝土索塔鞍座式錨固、外置式鋼錨箱錨固、鋼桁梁主梁的索梁錨固形式、鋼橋面鋪裝等新型斜拉橋結構形式、構造及材料的設計要求。 (四)提出特殊構造部位的計算理論和計算方法。增加了索塔錨固部位拉壓桿模型、換索工況的結構性能要求、墩梁臨時錨固計算分析、邊跨配重和抗拔裝置設計等規定。提出斜拉索承載力計算方法及要求,對部分斜拉橋的拉索考慮結構體系修正系數。同時,對基本體系斜拉橋和部分斜拉橋拉索疲勞計算進行了修訂,更體現兩種體系斜拉橋斜拉索的受力特點。